谈合作 好作品的诞生来自专业合作
高满堂《大河儿女》中“凤盘”确有原型
记者:为了创作《大河儿女》,你曾16次到河南,走访11个县市及乡村,剧本整体调整修改了三回,那最后拍的时候还有改动吗?对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满意吗?
高满堂:满意不满意还是观众说了算。这次和我合作的导演是安建,我们之前还合作过《北风那个吹》、《雪花那个飘》。《大河儿女》这次是因为我做完剧本以后就生病去做手术了,我和他沟通说觉得很多地方不太满意,但是我住院了。安建就说他来帮着修改,这不应该是导演做的事,但他在处理,处理完了之后还特意过来让我看行不行。我看后觉得很好,没有不改的剧本,只要人物方向不变大线不变,主力情景不变,局部的按照现场的条件随便调整,这就做出来了,因为合作时间长了都知道他会怎样,很放心。
高满堂《大河儿女》中“凤盘”确有原型
记者:我们看剧中一上来就是陈宝国和赵君两人的角色在你死我活地“斗瓷”,这也不禁让人联想到最近矛盾激烈的“编演骂战”。你对改剧本这件事怎么看?
高满堂:其实性质是一样,都是手艺人之争,文化人之争。一部剧是编剧、导演、演员等全体人员的结晶,谁也离不了谁,好作品的诞生来自专业合作。有时候投资方看到作品会找我说高老师你看这个地方能不能调整,我说可以,你说的有道理完全可以改。我和合作过的这些导演和演员都没有发生过冲突,就是大家很和谐。为什么呢?投资方找到你,是对你的尊重、信任,我通过这个和你合作,我将拿到更多的稿酬,何乐而不为呢?又为什么要掐架呢?但是这种现象它不是普遍现象,大多数编剧可能不是这种情况的。